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。早在2000年前中国北魏贾思勰撰写的《齐民要术》中记载了马、驴杂交产生骡子这一事实,开辟了人类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河。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开始于欧洲,最早于18世纪中期由德国科学家Kolreuter在石竹、紫茉莉、烟草等属的不同种间杂交试验中发现。20世纪20~30年代,美国采用玉米遗传育种学家Jones D F的建议,开展玉米双交种育种工作,使玉米自交系间杂种优势利用变得实际可行,并将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推广到全美玉米种植面积的0.1%(约3800hm2),开创了异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河。1937年美国学者Sterphens J C提出用高粱雄性不育利用杂种优势的可能性,并于1954年报道利用西非高粱和南非高粱杂交选育出高粱不育系3197A,并在莱特巴英60高粱品种中选育出恢复系,利用“三系法”配制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,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树立了典范。